华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 022-5791894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耳尖上”的乒乓球赛

发布时间:2025-11-13

本文转自:毕节日报

  一张特制的乒乓球桌,两位佩戴黑色眼罩的运动员,裁判员裁定比分,志愿者拾球递送,现场无交谈,亦无欢呼或掌声。

  这是10月10日,毕节市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盲人乒乓球比赛项目的现场。

  乒乓球比赛现场

  当天14时30分,首场比赛在来自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选手王浩宇和甘煜祺之间打响。

  按规则佩戴好黑色眼罩后,甘煜祺率先喊出“发球!”,听到王浩宇回应一声“好!”后,迅速将球击出,球从网下穿梭而过,随着清脆的滚动声,王浩宇迅速判断方位,准确回击。

  盲人乒乓球外观与普通乒乓球无异,特殊的是内置几个金属小球,滚动时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成为选手判断球路的唯一依据。比赛时,球必须从网下空隙通过;球拍不得使用胶皮,仅用光板击球,以增强声音辨识度。

准确回击

  裁判长金荣介绍:“这项运动又称‘听音辨位乒乓球’,选手需依靠球拍击球与球体滚动的声音,判断来球的方向、距离与力度。”

  比赛中,选手均统一佩戴遮光眼罩,在球触击己方区域挡板前将球推回。击空、击飞或击球过高触网,均视为失分。赛制采取五局三胜,每局11分。

  “刚开始练的时候,只能碰运气接球。”赛后,王浩宇回忆初学场景。教练让他先抛开规则,用耳朵追踪球在桌面的轨迹。“‘听声辨位’就是我们每天的训练核心,”他笑着说,“乒乓球特别有趣,我想一直打下去。”

  每一次挥拍,是技巧的较量,更是听觉的极致专注;每一记回球,是训练成果的检验,也是意志力的无声交锋。

  在静谧的空间里,参赛选手用耳朵追踪一道看不见的弧线,他们让世界听见——热爱滚过球台时,清脆而坚定的回响。